智华传奇

时间:2024-01-31 20:14:20编辑:小体
1,蜀汉和季汉

刘备的汉为啥不叫蜀汉而叫季汉呢?

刘备季汉一说是近些年才流行开的,是随着互联网流行而逐渐为人民所熟知的。

此前,称呼刘备的汉大多是蜀汉或者直接称呼汉,很少用季汉这个名词。

但是汉无法和东汉西汉区别,所以一般以蜀汉称呼刘备的汉。

因为刘备占据蜀地,这是以地名称呼政权名。

随着易中天讲三国引发三国热。

网络上蜀汉的拥趸很多,他们觉得称呼刘备的汉为蜀汉,有污蔑的嫌疑,然后有人挖出季汉代替蜀汉。

季汉的提法很早了,最早出自的三国时蜀汉朝臣杨戏的《季汉辅臣赞》。

白袍同学原来以为季汉是刘季的汉朝,其实不是。

季,是末世的意思。

三国时曹魏有讲述汉末事情的流行歌曲《汉之季》

汉之季,直译过来的意思是最后的汉朝,这个汉朝是刘秀的汉朝,不是刘季的汉朝。

当然也可以是刘季的汉朝。

杨戏死于蜀后主景耀四年,在蜀国写季汉,没有污蔑汉的意思。

蜀汉其实是以地名区分开各个汉的一个方法。

古代叫汉的政权太多了,前汉后汉。南汉北汉,玄汉成汉。

刘备的汉因为地处蜀地,所以被冠以蜀汉。

但是他建立的国家其实只有一个字:汉。

央视版《三国演义》热播时,对刘备的汉的称呼为蜀,开局大旗上都是一个蜀字,其实这也算个史实性的错误,正经刘备政权大旗上如果写字,绝对写的是一汉字,刘备骨子里就认为自认为自己承袭的是汉朝正朔。

2,三侠五义和七侠五义

讲述包公故事的话本小说很多,最有名的当属《龙图公案》,评书艺人石玉昆在这部书的基础上,创作了传奇故事《三侠五义》。

现在市面上流行的三侠五义的故事有两套,一曰《三侠五义》,一曰《七侠五义》。

故事大同小异,但是为啥这故事有两个名字呢?

三侠五义和七侠五义是什么关系呢?这俩故事的关系是这样的:

张三原本是张家的孩子,过继给李家,李家给这孩子剃了个头,改名李四。

大约如此。

七侠五义对三侠五义最大的改变,把第一回设阴谋临产换太子 奋侠义替死救皇娘,改成了据正史翻《龙图公案》 借包公领侠义全书。

做出这种改编的是清末国学大师俞樾,俞樾靠中过进士,当过学政后来因故被贬,潜心学术四十多年,门下出过章太炎,吴昌硕等学生。

三侠五义正是由于俞樾的赏识喜欢,而变得与众不同。

俞樾对三侠五义的改编不大,主要是把第一回做了补充说明。

他补根据宋史补充了包公的身世,以及龙图公案的由来。

俞樾考据了《三侠五义》开篇狸猫换太子,这事儿历史上没有,还原了历史上真实的宋仁宗身世之谜。

俞樾还验证了了八王赵德芳原型,应该是宋太宗儿子赵元俨。

有人说这种考据其实很无聊,小说看的是故事,历史上是没有狸猫换太子,但是历史上也没有三侠或者七侠啊。

俞曲园改三侠为七侠,原书中故事人物都没变,他只是把原来书中的北侠欧阳春,南侠展昭,双侠丁兆兰丁兆惠这三侠改成了四侠,加上小侠艾虎,黑妖狐智华,小诸葛沈仲元凑成了七侠。

俞樾说:

中所载南侠、北侠、丁氏双侠、小侠艾虎,则已得五侠矣。而黑妖狐智化者,小侠之师也;小诸葛沈仲元者,第一百回中盛称其从游戏中生出侠义来,然则此两人非侠而何?即将柳青、陆彬、鲁英等概置不数,而已得七侠矣。因改题“七侠五义”,以副其实。

说实话这七侠有点勉强,小诸葛沈仲元我至今想不起他的故事来,黑妖狐智华,最出彩第一段大约就是偷取九龙珍珠冠栽赃马朝贤了。

不知道这段故事和杨香武偷盗九龙杯谁先谁后,但是觉得这两段雷同点很多。

但是都挺精彩,有点古代版的偷天陷阱的意思。

小侠艾虎算是这些人中比较出彩的一个,出手马朝贤这段故事也堪称经典。

除了这段高光时刻,艾虎的故事后来变得很平庸,没啥看点了。

后来他还是位列小五义之一,他都外号一直是小侠,终生没有能去掉那个小字。

小五义本是大五义的延续,为了让艾虎进小五义,硬生生把蒋平给太监了吗。

后来增加的这三人算不算侠,真的不太好说。

相比于原本三侠四个人的故事,后三侠的故事线明显有点单薄。

这三人更像这个故事中的工具人。

但是俞樾这次改变还是有意义的,意义非凡。

三侠五义原是民间话本小说,是石玉昆演出时候的脚本。

经过俞曲园的删改,进入士林圈子,隐隐有了登堂入室的趋势。

这部小说后来被学术圈的注意和讨论,也是因为俞曲园名气够大,地位够高。

这情况有点像金庸,金庸的武侠小说一开始是作为毒草存在的,在大陆和台湾的命运一样,一个字:封。

后来解禁是因为大陆很多学者喜欢金庸小说,甚至为金庸小说开研讨会,发展出了金学,金庸小说方才能够登堂入室。

《三侠五义》或者《七侠五义》因为俞樾的喜欢,地位超然。

文:薛白袍

上一篇:阿修罗加点

下一篇:彭文席